人民网北京12月25日电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关于农林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
苏晓云委员在审议中指出,现在农村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是“谁来种田、谁来养殖”的问题。他建议,对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技手、农民合作社的骨干、返乡农民工等进行培训,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王刚委员则表示,怎样把研发和推广的体系进行更加科学的研判,怎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完善体系的布局,总结有效经验,可能对农业农村发展更为重要。培养一些现代农民、职业农民是对的,但实际在最基层一线种地的大多数农民还是50岁以上没有太多科技知识的靠“老经验”种地的农民,这就需要有相应推广人员的指导。
陈光国委员指出,当前最突出、最要紧的问题是如何切实加强农林科技人才(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人才)的学校教育培养问题。现在,“农”字头的农业高等院校不是合就是砍,已经由63所减少为26所,砍掉了60%。
“农业人才学校培养教育的现状与我们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是否相适应?与广大农村对农林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的需求是否相适应?与报告中所提出的科技杰出人才、实用技术推广人才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否相适应?”他连发三问。
刘振伟委员建议,基于农林科技的公益性特征,要进一步加大农林科技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以稳定支持为主、适度竞争为辅的科研经费配置方式,农林科研机构的公益性研究,不要让科研人员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争项目、争经费上。
买买提明?牙生委员说,基层农技推广专业人员不足,知识老化,专项经费不够,农民家门口的农技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应该认真解决。特别是农村农业专业人员的数量很少,大学毕业生不太愿意去,现有的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年龄老化,农技人员青黄不接。在整个农林科技体制改革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包括政策的倾斜、政策的导向等等方面,给农村的基层农技人员必要的倾斜政策,进一步强化基层。
杨震委员则建议,农村落后很大方面和教育有关系,能否补充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包括解决代课教师、民办教师的工资问题,把基础夯实了,加上一些高端人才,就能使得农村面貌有进一步的快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