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分组审议了关于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与会人员认为,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必须一方面做好公开工作,另一方面加大问责力度。
景汉朝委员说,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聚焦整改措施的真实性和效果,抓住了关键。“很多事情检查完之后大家都在整改,有些整改是真的,有些整改可能是走过场、搞形式。”他说,这次审计整改不是一般地看相关单位开了会没有,部署了没有,走了程序没有,抓住了核心问题。
杜玉波委员表示,审计署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针对性强、时效性高,在治已病、防未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今后要在查已改、推未改方面进一步加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落地见效。
如何更好地查已改、推未改?孙宝厚委员认为,应该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信息的公开力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公开,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结果要公开,相应的追责问责情况要公开,整改不了的问题及原因也要公开。”
徐绍史委员也表示,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整改报告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到底有哪些问题,最后是怎么整改的,怎么处理的,让社会来监督,这样有利于解决屡审屡犯的问题。
委员们表示,我国应该加快形成和完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依法持续推进审计监督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巩固审计成果,严防问题反弹。
委员们还建议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制度规定明确具体、相关人员明知故犯甚至是顶风违纪违法违规的问题,不能仅仅是纠正或是整改了之,对于相应责任人,应该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增强不敢违的威慑力。
还有委员建议,审计长作完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后,可以请几家有突出问题或者集中问题的部门负责人,以整改主体身份,简短作口头报告。(记者 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