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編者按: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2016年,我們迎來“十三五”開局之年。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人民網記者在全國兩會前夕採訪了多位代表委員,了解他們這一年“去哪兒”了,履職情況如何?2016年兩會有何關注點?
prev
  •  
  •  
  •  
next
代表委員去哪兒內頁大圖PSD(2
人民網記者 陳孟/文

   2016年春節前夕的一個傍晚,記者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見到該院骨科主任劉忠軍醫生,此時他剛結束一下午的門診工作,還沒顧上吃晚飯。在忙碌了一天后,他依然面帶微笑,聲音飽滿地聊起自己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情況。

“科技創新產品的審批需改進”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從2008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劉忠軍的議案和建議基本都與醫療衛生事業有關。針對看病難、“血荒”等問題,他提出了提倡自體血回輸、建立專科醫師培訓體系、規范外國醫師在中國行醫的相關管理規定等議案建議,並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

  近年來,在骨科醫療技術研發的實踐中,劉忠軍逐漸感到管理機制落后對科研技術創新的束縛。去年,他在全國兩會上呼吁,要為科技創新建立綠色通道。

  劉忠軍拿出他研制骨科3D打印金屬內植物的一項成果——一塊乳白色的3D打印“椎間融合器”,對記者介紹道:“相比以前在骨科手術中使用的其他材料,它的結構更有適合跟人骨融合。”然而在這項技術的研發方面,劉忠軍覺得自己的團隊“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按照現行機制,凡用在人體上的東西,都要經過嚴格的臨床觀察和有關部門詳細的審批流程才能上市使用,這有一定的合理性。”劉忠軍說,但因為漫長的審批,他的科研團隊研制出的3個3D打印內植物,12年已開始做臨床觀察,目前為止隻有一個產品通過國家批准、投入臨床使用,另外兩個仍在等待漫長的審批手續。而美、韓、德等國的類似產品,科研起步晚卻已經上市。

  “像3D打印的材料鈦合金,是已經用過、醫學上成熟安全的材料,完全可以越過‘繁文縟節’更快地惠及病患。”劉忠軍說。

   為此,他提出要用體制創新推進科技創新,“我們科技創新產品的審批制度能不能有所改進呢?”舉著白色的“人骨”,劉忠軍發問。

  2016年的兩會上,劉忠軍表示自己將繼續聚焦科技創新領域的問題,比如審批是不是必須經過臨床觀察?類似3D打印骨骼的技術,所涉及的專家、食藥監局、衛計委等多個層面,能否形成一個聯席機制?

  此外,他還將建議圍繞十三五規劃特別是醫療系統的五年規劃,在基礎領域進行有針對性的突破。其中一項內容是著手建立疾病注冊登記系統,鼓勵醫療科研人員的工作重心向那些最常見的、患病人數多的疾病傾斜,使這類疾病的治療標准化、規范化、合理化,並將治療費用控制在一個更加合理的區間,而不是隻抓疑難雜症。

“修復醫患信任關系,醫生才能真正有尊嚴”

  對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矛盾頻發的現象,劉忠軍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在兩會上反復做過建議,就是把醫院納入到公共場所進行治安管理。”他指出,“某種程度上醫院與機場、火車站、商場等公共場所性質很相似,以北醫三院為例,平均每個工作日到醫院來看病的人數超1.5萬人次,人流量巨大。提高醫院的治安標准,既是對醫務人員的保護,也是對廣大患者的保護。”

  劉忠軍認為,醫患關系緊張的根源在於醫患之間的互相不信任。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需健全專科全科醫生培訓體制,提高每位執業醫生的水平,恢復醫患之間信任關系,“社會應該給醫務人員基本的尊嚴。”

  “從目前看,看病難並不是就診難,而是上大醫院難,看專家難。而這其中部分原因是在於患者不信任社區醫生,認為他們看不好病。” 劉忠軍說,我國醫生除了數量不足之外,素質也參差不齊,客觀上增加了患者對醫院的不信任,加劇了醫療資源供需矛盾。

  從2013年的兩會開始,劉忠軍就建議政府加大對醫師培訓的投入,通過對專科及全科醫師培訓體系的建立,來實現提高醫師隊伍整體水平的目標。“同時患者也需要轉變觀念,不是到社區工作的醫生就是低層次、低水平,只是性質不同而已。”劉忠軍說,“隻有修復醫患信任關系,醫生才能真正有尊嚴。”

“視角越來越多地從個人專業轉向社會層面”

  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之初,劉忠軍一直認為自己的使命是從本專業的立場出發,提出議案建議,以及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然而近幾年,他感覺到自己對這一使命的認識有了新的變化。

  “我的視角越來越多地從個人專業轉向社會層面。” 劉忠軍覺得,因為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令他的視野從“為病患找症結”上升到了“為社會建言”。

  “面對一個涉及醫療領域的問題,我不再隻考慮如何讓我們這個行業更好,而是更多關注,這在社會整體層面合理嗎?如何能在國家和社會的層面上讓資源得到最好的利用呢?”

   以當前的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為例,劉忠軍認為,盡管從醫生的職業角度出發,許多人希望國家進一步加大對醫療事業的投入。“實際上,盡管我們醫療體系的建設水平還不能完全讓人滿意,但從社會整體層面來看,國家對醫療事業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劉忠軍說,“我們目前更需要資源管理上的改革,而不是一味呼吁更多的投入,盲目要求有限的資源受益過多人群。”

  劉忠軍覺得,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有時需登高一步,放寬視野。他說:“必須要關注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善於發掘與整個社會經濟文化、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問題。”

  兼顧著醫生、科研人員和人大代表等多重身份,劉忠軍坦言,繁忙的狀態讓他必須集中精力。兩個小時的採訪結束,天色全黑。略顯疲憊的劉忠軍從採訪時的健談中安靜下來,拿出談話期間不斷響起又被他按下挂斷鍵的手機,重新回到了他的“醫生狀態”。

純文字閱讀

往期推薦

  • 蔡繼明:從“土地委員”到“土地代表”蔡繼明:從“土地委員”到“土地代表”
  • 何香久:建農民工圖書館是我的“中國夢”何香久:建農民工圖書館是我的“中國夢”
  • 王濟光: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須高度重視王濟光: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須高度重視
  • 昵稱

網友熱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