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7日16:36 手機看新聞
打造首都生態安全屏障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訪全國人大代表、承德市人民政府市長趙風樓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市長趙風樓在接受新華網訪談時表示,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對承德而言,是個發展機遇。他說,承德要在打造首都生態安全屏障的同時,利用區位優勢,實現更大作為,努力承接京津產業轉移,致力構建京津“后花園”。
[主持人]請您簡要談一談對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的體會?
[趙風樓]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貫徹了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通篇貫穿著改革創新這條主線,體現了全國億萬群眾的心聲。這是一個符合國情、順應民意的好報告,我完全贊同和擁護。作為一名基層代表,我們要結合承德實際,認真學習落實好總理的報告。這次“兩會”報告提出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並要求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力度,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河北省委、省政府也明確要求環首都各市打造環京津地區新的增長極,努力建設全面小康、富裕殷實、山清水秀的河北。對承德來講,這既是最大的發展機遇,也是應有的責任擔當。
[主持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趨勢下,您認為承德具有哪些方面的潛力和優勢?
[趙風樓]作為首都的“北大門”,承德始終肩負著京津生態功能區、重要水源地和安全“護城河”的重要職能。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勢,我們在交通互聯、產業對接、生態共建、旅游互動等方面,與京津開展了寬領域、深層次的合作。建立了全國唯一的地級市與北京市政府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召開了四次京承合作協調小組工作會議,12個方面39個重大事項納入北京市“十二五”規劃,18個合作事項列入京冀、津冀合作框架協議,承德的發展優勢更加凸顯。
一是區位優越,同城效應更加彰顯。承德緊鄰京津、近鄰三港、是連接京津冀遼蒙的區域性交通樞紐。特別是隨著京承、承唐、承朝、承赤高速公路的全線貫通,京沈高鐵、承德機場的加快推進,即將進入首都1小時交通圈。國土面積3.95萬平方公裡,是北京(1.64萬平方公裡)的兩倍多、天津(1.2萬平方公裡)的三倍多,承載力和開發空間非常廣闊。
二是資源富集,產業關聯更加緊密。承德的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和清潔能源都十分豐富。現已發現礦產有100種,探明的釩、鈦儲量均居全國第2位,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釩鈦磁鐵礦基地。具有特殊的冷涼性氣候資源,是首都理想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除海洋能外的可再生能源都相當豐富,風能、太陽能、地熱均具備就地開發的獨特優勢。產業定位、資源稟賦與京津的關聯度和互補性非常強,雙方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三是生態良好,合作基礎更加牢固。歷史上,承德就是清朝皇帝的避暑山庄,就是北京的生態功能區,始終肩負著護衛京津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作為京津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承德年產水量37.6億立方米,潘家口水庫93.4%、密雲水庫56.7%的水來自於承德,森林覆蓋率達55.8%,2013年二級以上天數達到249天,大氣質量保持京津冀地區前列,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被譽為“華北之肺”,被全球網民推薦為“最中國生態城市”。特別是當前,在環境約束日益加劇、霧霾天氣持續影響京津空氣質量的背景下,承德獨有一片藍天淨土,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與京津的依存關系日益深化,極大增強了參與區域合作的主動權。
四是文化厚重,交往對接更加融合。承德是世界文化遺產地,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著名風景名勝區。作為歷史上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承德擁有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避暑山庄、皇家寺廟群外八廟、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皇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異彩紛呈,與北京文化相近,人緣相親,有著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淵源,區域文化的認同感更強。這四個方面,是承德融入北京最現實、最富競爭力的比較優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