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8日17: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 (记者 王蔚)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次提到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经济政策。作为文明古国,我国拥有几千年博大精深的工艺美术史。如今的工艺美术发展得如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将怎么发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衡水一壶斋董事长张汝财、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董事长张淑芬。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组织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的问题时,张汝财表示“非遗和工艺美术还是有区别”.在节目中,张淑芬表示非遗传承人很多人不愿意干,同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一壶斋董事长张汝财 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董事长张淑芬 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工艺品发展在于创新
张汝财表示,工艺品包括传统工艺品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就是它的生命力,质量就是它的信誉。在提到目前有很多人将现代时尚元素集中到工艺品上,张汝财认为,这对工艺品的发展产生的影响都是好影响,目前他们的作品就有很多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的东西。
但谈到产品的发展时,张淑芬举例说明,“砚台从东汉时期就有,但是那会儿只是实用的砚台,没有这么多工艺性,很简单。”但到了80年代后期,砚台慢慢在原来简单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好的文化元素,像山水、花鸟等等。张淑芬认为必须将工艺品做成文化产品,使其产生收藏价值,否则在市场面前,竞争力会比较差。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