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0日15: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郝红波专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脑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始终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脑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做客中经在线访谈。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郭新志代表表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推进文化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完善文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山西省委省政府更是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始终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郭新志代表认为,当前山西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阶段,在发展中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前所未有,但这些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在发展进程中也遇到过。近年来,山西省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产业特色日益鲜明,文化产业亮点日渐凸显。但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以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要求来衡量,还需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增强动力活力,深挖潜力创造力。我们应“以史为鉴”,携手打造生态文明先进区域,鼓励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发挥文史研究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开创文史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大发展。
为此,郭新志代表表示建议:
1、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理顺党政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
2、建立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和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网络舆情处置及时有力的工作格局。
3、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对转制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创意研发利用力度,建立非遗传承人保护制度;探索建立文化无形资产评估及保护机制;搭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促进文化生产和消费。
4、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和群众评价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城乡建设、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市场消费有效对接。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各方资源参与管理。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
5、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推动山西文化走出去。实施以山西重大历史文化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出版、美术、影视、演艺等系列精品工程。
代表小资料:
郭新志,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脑康复医院院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改革2014——2014全国两会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