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0日16: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郝红波专栏)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亿的国家,且老年人口每年以3%速度快速增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脑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会养老”上如何跑赢人口老龄化,有效做好老年人养老服务工作,则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脑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做客中经在线访谈。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郭新志代表表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亿的国家,且老年人口每年以3%速度快速增长。在“社会养老”上如何跑赢人口老龄化,有效做好老年人养老服务工作,则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郭新志代表认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老龄化市场。2013年,中国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老龄人口达到2.02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14.8%。205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4.87亿,比2010年增长7倍,占总人口的34.8%,届时,每3人当中就会有1个60岁以上的老人。在高龄(60岁至120岁以上)人群中,年龄区间有着60年的跨度,其区间内亦可以有“老老人和小老人”之分别。60岁养老问题、70岁养老问题、80岁养老问题、90岁养老问题、百岁以上高龄养老问题等养老细分化将随之而来。对于老年人的养老照顾不仅需要中青年的支持帮助,也还需要开展“老老人和小老人”等老年人之间的护理关怀和援助互助。
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若干改革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放宽投资准入。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不难看出,已经在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养老产业的问题上定了调。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成员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家庭的老年照料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日益成为发展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庞大的老年人口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服务需求昭示着养老产业正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郭新志代表建议:
1、准确定位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是最重要的养老失业发展责任主体,肩负着从战略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社会历史责任、民生保障责任和财政投入责任。
2、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把政府投入、社会投资、爱心援助、老人消费支付和子女赡养义务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3、政府应积极推动老龄产业,提倡生态养老,鼓励低龄和健康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形成“结伴养老、集体养老、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模式。
4、加强养老队伍建设,对护理人员设置公益性岗位,建立基层养老护理人员专项补贴机制,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持证上岗即可申请公益性岗位,并可搭建志愿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储蓄制度,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各种志愿服务。
5、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兴办养老服务事业,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等方面,享受与政府办养老机构同等待遇。将村、镇(乡)的敬老院注入民间资本,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打造更好的老年公寓。
6、加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力争到2015年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在城区社区实现全覆盖,半数农村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站,努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的示范区。
7、为老龄化制定相关健康方面有系统的检查预测、预防、治疗等政策,合理配制资源,用制度加大宣教科学生活、食疗药膳、自然顺势,保障我国所有长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终”,尽早启动定期检查预测、优先预防、积极治疗。
代表小资料:
郭新志,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脑康复医院院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经济网“改革2014——2014全国两会专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