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4日00:2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手机看新闻
“青年与代表委员面对面”访谈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左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左三)、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郑承军(右一)、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范才(左一)。
记者 陈宇 摄
北京3月13日电(通讯员 董鑫)3月11日晚,由、未来网联合主办的“青年与代表委员面对面”访谈活动在京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郑承军和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范才就“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招生与就业”、“孩子培养”等问题与广大青年、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互动交流。专家们在谈到教育公平问题时都认为,教育公平的基础在于资源配置均衡全国。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985高校”39所,“211高校”100余所,这些重点高校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十三个省份没有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面对这样的教育资源失衡,曾任职于浙江大学、现任贵州大学校长的全国人大代表郑强深有体会地说:“从解放到现在,中央财政对贵州大学的支持资金加起来可能抵不过浙大一年。西部地区留不住人才,高考优秀生都去北京上海名校,说明没有一流的大学就凝聚不了人才。”他期待以贵州大学为代表的西部高校,能够争取到国家更大的财政支持,从而得到和发达地区重点高校一样的公平发展的权利。
“贵州大学在求生存发展,而教育部重点高校在求民主和自由——这种需求不是一个层级的。而改变西部要靠西部自己的文化自信。”郑强代表半开玩笑似地说。
高考录取的地区性平衡一直是教育公平的热点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据龚克代表介绍,南开大学对于西部地区的定向招生名额逐年增加,预计今年将对国家级贫困县定向招生60人以上。去年,全国面向贫困地区800个贫困县的定向招生覆盖3万人,今年这个计划将再翻一番。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