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7日17:59 手机看新闻
记者:天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那些工作,取得哪些效果。
黄兴国:改善民生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坚持把群众最关注的就业、收入、保障、住房、教育、卫生、食品安全、交通等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连续实施八个20项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13年,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
持续扩大就业规模。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出台大学生就业帮扶政策,新增就业48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各类困难群体就业安置率达到8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6%以内。
继续增加群众收入。把增加收入的着力点放在中低收入群众身上,实施19项增加群众收入政策措施,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2%和13.5%。今年我们又完善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政策,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等。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率先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养老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
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新建保障性住房8万套,新增住房补贴1万户。完成480个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工程,110万群众受益,建立社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实施中心城区成片危陋房屋和农村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不断加强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努力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继续实施放心食品、放心药品系列工程。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80个,建成社区老年配餐服务设施240个,2万多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发展公共交通,调整公交线路72条,更新环保公交车2000部。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记者:天津在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方面探索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做法,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黄兴国:我们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结合政府工作实际,坚持用“制度加科技”管人管钱管交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清廉政府。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审批权力的监管。开发建设了行政审批管理与效能监察计算机网络系统、投资项目联合审批运行管理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通过对各部门行政审批数据信息即时产生、即时采集、全程监控,实现行政审批与效能监察“同步管理、一体化运行”。此外,还建立了城市规划“e网保廉”管理平台、土地精细化管理“一张图”监管平台,进一步固化权力运行流程,有效防止滥用职权、暗箱操作等问题发生。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管。按照“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的要求,将工程建设、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药品采购五个市场,统一纳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监管系统,建成了“5+1”交易电子网络监管平台,推进政府监管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开、公正、公平交易,确保行政权力透明、有序、可控运行,有效防止了行政权力对交易活动的违规干预。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公共资金的监管。建立了“审计监督一张网”,也就是联网实时审计监督系统,实时获取联网单位财政、财务和业务数据,通过数据采集转换、自动预警监督、审计分析处理、疑点监控管理等,对联网单位财政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动态预警和实时核查,及时发现和揭示存在的风险隐患,并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常态化和关口前移。
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廉政勤政工作机制。前不久,我们印发了“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廉政勤政谈话提醒工作办法”、“政府系统公务人员行政效能明查暗访工作暂行办法”两个文件,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谈话提醒机制,通过明确“谁来谈”、“跟谁谈”、“怎样谈”、“有什么情况需要谈”等具体问题,做到对干部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明察暗访机制,主要是在工作作风、任务落实、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自己挖疮疤,自己揭短儿,让政府公务人员时刻保持危机感、紧迫感。
(来源:央广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