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7日17:59 手机看新闻
央广网天津3月7日消息(记者陈庆滨)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就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他指出过去的一年,天津市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天津将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施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等方式,使天津的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各项改革举措正在稳步推进,天津将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争当领军者、排头兵。
记者:过去一年,在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天津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情况。
黄兴国:过去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天津市委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实现城市定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各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14370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2078亿元,增长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进出口增长1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2%。各项指标比较匹配,质量效益有新的提升。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坚持把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新推出170项重大项目,全市在建项目投资超过1万亿元。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壮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万家、小巨人企业6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8%。服务业快速发展,占全市经济比重提高到48.1%。楼宇经济蓬勃发展,全市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120座。
三是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发展的动力活力明显增强。实施新一轮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行政区统领,功能区、街镇整合提升”的管理架构。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业态集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创新型交易市场规范发展。按照“本土化、民营化、专业化”发展模式,设立和改制11家村镇银行,实现了涉农区县全覆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国企改革取得新成效,调整重组了5家企业集团,放开搞活退出一批企业,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出台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定,面向全球组织资源要素,借重用好首都资源,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合作,对外开放掀起新热潮。
四是区县经济实力继续增强。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推动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培育强区强县强镇。新开工建设农民住房1000万平方米,竣工600万平方米,累计55万农民迁入新居。31个示范工业园区拓展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三改一化”改革进展顺利,更多农民成为拥有薪金、股金、租金和保障金的“四金”农民,实现了安居乐业有保障。
五是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发展,着力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等重点工程竣工,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超过1300万标准箱。滨海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主体完工,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津秦客运专线竣工通车,天津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地铁2号线全线通车,5、6号线建设顺利推进。启动实施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社区和绿化美化“四清一绿”行动。改造燃煤供热锅炉32座,淘汰黄标车7万辆,完成陈塘庄热电厂煤改气搬迁工程。综合治理河道22条,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新增造林18.8万亩,新建改造绿地1600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城市管理中一些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城乡环境面貌有新的提升。
六是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精心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新增就业48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2%、13.5%。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新建保障性住房8万套,新增住房补贴1万户。实施中心城区成片危陋房屋和农村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成480个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110万群众受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 |